博主

昨天 15:36在线

洗子の小窝
但行己路 无问山海
歌曲封面 未知作品
  • 歌曲封面キャシィ当山ひとみ
  • 歌曲封面PriorityABOY
  • 歌曲封面Last Summer Whisper杏里
博主

昨天 15:36在线

洗子の小窝
但行己路 无问山海
歌曲封面 未知作品
  • 歌曲封面キャシィ当山ひとみ
  • 歌曲封面PriorityABOY
  • 歌曲封面Last Summer Whisper杏里
Title

荒原狼

洗子

·

📚藏书阁

·

Article

书籍介绍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书摘

  • 我认识到,哈勒尔是一位受苦的天才,按尼采的某些说法,他磨炼造就了受苦的天才能力,能够没完没了地忍受可怕的痛苦。我也认识到,他悲观的基础不是鄙视世界,而是鄙视自己,因为在他无情鞭笞、尖锐批评各种机构、各式人物时,从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的箭头总是首先对准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
  •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自爱就不能爱人,憎恨自己也必憎恨他人,最后也会像可恶的自私一样,使人变得极度孤独和悲观绝望。
  • 哪怕最不幸的人生也会有阳光明媚的时光,也会在砂砾石缝中长出小小的幸福之花。
  • 这里尚需提及的是,类似哈里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许多艺术家就是这种类型的人。这些人都有两个灵魂,两种本性,他们身上既有圣洁美好的东西,又有凶残可恶的东西,既有母性的气质,又有父性的气质,既能感受幸福,又能感受痛苦,两者既互相敌视,又盘根错节互相并存,犹如哈里身上的狼和人一样。这些人生活极不安宁,有时在他那不多的感到幸福的瞬间,他会体验到强烈无比、美妙异常的东西,这瞬间幸福的波涛高高涌起,有如滔天白浪,冲出苦海,这昙花一现似的幸福光彩照人,使他人感动销魂。
  • 这些人生活极不安宁,有时在他那不多的感到幸福的瞬间,他会体验到强烈无比、美妙异常的东西,这瞬间幸福的波涛高高涌起,有如滔天白浪,冲出苦海,这昙花一现似的幸福光彩照人,使他人感动销魂。许多文艺作品描写某个受苦的人在短暂的瞬间忽然升华,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他的幸福像天上的星斗光彩夺目,弄得凡是看见它的人都觉得那是永恒不变的东西,都以为这正是他们自己的幸福的梦想。所有这些文艺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都是苦海之上宝贵的然而又是瞬息即逝的幸福之花。
  • 因为每个意志坚强的人都能得到他真正的内心冲动驱使他追求的东西。
  • 包围他的是孤独的空气和宁静的气氛,周围的一切都从他身边溜走,他没有能力建立各种关系,意志和渴望都不能帮助他克服这种无能。这是他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
  • 自杀者的特点是:他觉得他自己——不管有无道理——是大自然的一个特别危险、特别不可靠而又受了危害的嫩芽,他始终觉得自己受到危害,毫无保护,似乎站在窄而又窄的崖尖上,只要外力轻轻一推,或者稍一昏眩,就会掉下万丈深渊。这类人有一个特征,即对他们来说,命中注定自杀是他们最为可能的死亡方式,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想象的。
  • 哈里是一个“自杀者”,自杀者并非一定有强烈的求死欲望,有的人有这种欲望,但他并非自杀者。自杀者的特点是:他觉得他自己——不管有无道理——是大自然的一个特别危险、特别不可靠而又受了危害的嫩芽,他始终觉得自己受到危害,毫无保护,似乎站在窄而又窄的崖尖上,只要外力轻轻一推,或者稍一昏眩,就会掉下万丈深渊。
  • 在自杀者中间常常发现有些人非常坚韧,非常勇敢,生活的欲望非常强烈。
  • 在自杀者中间常常发现有些人非常坚韧,非常勇敢,生活的欲望非常强烈。典型的自杀者常常能把他的明显的弱点变成力量和支柱,这种错觉建立在某种简单的比喻之上。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而灵魂从来不是统一的。
  • 即使是最精粹的文学创作,始终习惯于把人写成似乎是完整的、统一的。在迄今为止的文学创作中,专家们最推崇的是戏剧,这样做是完全有道理的。因为戏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来描写“自我”的多样性——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免不了由独一无二的、统一的、完整的躯体加以表现。
  • 人是一种试验和过渡,人只不过是自然与精神之间的一座又狭窄又危险的桥梁。
  • 具有这种习惯的“人”如同每个市民的理想一样,都是妥协的产物,是谨小慎微而又巧妙的尝试,不仅企图蒙骗凶恶的母亲——肉体,而且还蒙骗可恶的父亲——精神,使他们放弃缓和他们激烈的要求,以便在他们之间的缓冲地带居住。
  • 他想:“我倒要看看,一个人到底能忍受多少苦难!一旦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我把太平门一开就摆脱了劫数。”许多自杀者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而获得巨大的力量。
  • 从根本上说,让生命来战胜自己、摆布自己,比用自己的手结束生命高尚得多,美好得多。
  • 荒原狼完全置身于市民世界之外,他既没有家庭生活,也没有功名心。他觉得自己完全是与世隔绝的个人,时而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颇有天资,是个出类拔萃的人。
  • 他们的理想不是牺牲自我,而是保持自我,他们努力追求的既不是高尚的德行,当个圣人,也不是它的对立面,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他虽然侍奉上帝,但又想满足自己的欲望。他虽然愿意做个仁人君子,但又想在人世间过舒适安逸的日子。
  • 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市民的生活进取心很弱,他们左顾右盼,生怕触犯自己的利益,他们是很容易被统治的。
  • 然而,由于某种弱点或惯性,他不能腾起身来进入完全自由混沌的太空,他仍然为市民阶层,这个生育他的、吸引力强大的星球所羁绊。这就是他在宇宙这个空间中的地位,他所受到的制约。
  •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最终不得不肯定市民阶层,从而美化了它,给了它力量。
  • 如果他们的精神在受苦受难中能够变得坚强灵活,那么,他们就会在幽默中找到妥协的出路。幽默始终是市民特有的东西,虽然真正的市民并不能理解它。
  • 荒原狼必须正视自己,必须察看自己灵魂深处的混乱,必须有充分的自我意识。
  • 他就会看到,他那疑窦百出的生活完全不可更改,而且他再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从欲望的地狱逃到伤感而又富有哲理的慰藉之中,再从这自我安慰逃进对狼性的盲目陶醉之中。那时,人和狼就会被迫不戴感情的假面具互相认识,互相直视对方。
  • 他知道有那么一面镜子,用那面镜子来照照自己,他既是迫切需要又是异常害怕。
  • 哈里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个“人”,这是思想、感情、文化、温顺而崇高的性格的世界,他发现自己身上与之并列的还有一只“狼”,这是充满欲望、粗野、残酷、低下的粗鄙性格的黑暗世界。
  • 有时狼和人能和睦相处,非常幸福。
  • 他的生活(如同每个人的生活)不是只在两个极——欲望和精神,或者圣人和浪子——之间摆动,而是在千百对,在不计其数的极之间摆动。
  • 一个人的肉体是统一的整体,而灵魂从来不是统一的。
  • 感觉到,人还不是完美的造物,而是一种精神要求的产物,是一种遥远的、既令人神往又令人害怕的具有可能性的东西;正是那些今天被送上断头台,明天又为他们建造纪念碑的少数人时而历尽千辛万苦,时而狂欢大喜,在通向完人的道路上一小步一小步向前迈进。
  • 绝望的自我钟爱,挣扎着不愿去死,肯定引人走向永恒的死亡,相反,能够视死如归、能够脱胎换骨,热心于自我转变,就能到达不朽的境界。
  • 如果他仔细观察过,他就会看到,即便是动物也没有统一的灵魂,在它们健美的躯体里潜伏着各种各样的追求和各种不同的东西,连狼身上也有众多危机,狼也在受苦。
  • 万事万物,即便是那些表面看来最简单的东西,一旦造就,那它们就已经有罪,就已经是多重性格的,就已经被抛进了肮脏的变异之河,它再也不能逆流而上。通向无辜,通向本原,通向上帝的道路不是引我们向后走,而是向前走,既不通向狼,也不通向儿童,而是不断向前,通向罪恶,引导我们修身。
  • 每个孩子出世就意味着脱离宇宙,从上帝那里游离出来,意味着痛苦的新的生命之路。要回到宇宙,停止痛苦的个性化,修身成神就必须敞开胸怀,扩大灵魂以使灵魂又能容下整个宇宙。
  • 我认识到,哈勒尔是一位受苦的天才,按尼采的某些说法,他磨炼造就了受苦的天才能力,能够没完没了地忍受可怕的痛苦。我也认识到,他悲观的基础不是鄙视世界,而是鄙视自己,因为在他无情鞭笞、尖锐批评各种机构、各式人物时,从不把自己排除在外,他的箭头总是首先对准自己,他憎恨和否定的第一个人就是自己……
  •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不能自爱就不能爱人,憎恨自己也必憎恨他人,最后也会像可恶的自私一样,使人变得极度孤独和悲观绝望。
  • 在我们看来,荒原狼哈里似乎有足够的天才,去作一次修身成人的冒险尝试,而大可不必一遇困难就为自己愚蠢的荒原狼感到痛苦而大喊大叫。
  • 如果这时我还企图自欺欺人,还说生活机械在为我运转,我还是永远运转的天真可爱的世界的一页,那么我就是在说谎,在做坏事。
  • 那个不爱祖国的家伙哈勒尔就是我自己,如果至少有这为数不多的有思维能力的人主张理智,热爱和平,而不去盲目地、狂热地煽动一场新的战争,这对我们祖国、对世界反而会更好一些。
  • 如果除了这个世界的空气再也没有别的空气可以呼吸,除了时间不存在永恒,那么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有更高要求的人,我们这些有渴望的人,我们这些与众不同的人就根本活不下去,而这永恒就是真之国。
  • 但是,每一幅真正的行为的图画,每一种真正的感情的力量也都属于永恒,即使没有人知道它、看见它、写下它、为后世保存下来。在永恒中没有后世,只有今世。”
  • 性成熟以前,青年人的爱的能力不仅包括两个性别,他们爱一切,既包括感官的,也包括精神的东西,他们把爱情的魔力,把童话般变化的能力赋予一切。人到了晚年,只有少数精英和诗人有时还会具有这种能力。
  • 噢,我一切都懂了,我理解了帕勃罗先生,理解了莫扎特,在身后什么地方听见他可怕的笑。我知道我口袋里装着成千上百个生活游戏的棋子,震惊地预感到这场游戏的意义,我准备再次开始这场游戏,再尝一次它的痛苦,再一次为它的荒谬无稽而战栗,再次并且不断地游历我内心的地狱。
  • 我总有一天会更好地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帕勃罗在等着我,莫扎特在等着我。

读后感

是否还有某种称为自己的东西存在?我的行动及其后果是否只是大海上空虚的泡沫?是否只是历史长河中毫无意义的游戏?理想是非达到不可吗?我们活着,人活着就是为了消灭死亡吗?不,我们活着是为了害怕死亡,然后又热爱死亡。正是因为死亡,有时这生活才会像鲜花盛开那样美丽。

人生宛如梦呓,不过是来人间走访一趟,我生前的一切都会在我消失的那一瞬间一同消逝,但永不会褪去的是我在这世间留下的痕迹。

我很庆幸能够来到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善待着我,我生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国度,我能交到很多朋友。我贪婪地吮吸这个世间带给我的丝丝温情,却从不满足。

心是观戏客,人是剧中人。我像是一个跳舞的小丑,尽情地享受着这世间带给我的欢愉。小丑实际上是扮演疯子的人,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知道自己是疯癫。不过是在虚无之中释放自己灵魂的腐朽。

我不追求物质财富,但我渴望精神富足。我渴望他人能给我带来的温情,可我从不央求别人给予,他知是一分是一分。为何我要为了利己而去打扰别人的生活?我很崇尚利他主义,因为我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已识乾坤之大,犹怜草木青。我宁愿使自己痛苦也去给予他人,这使我更加富足。能够感同身受却冷眼旁观,是对道德的亵渎,内在精神的违背。

无人理解又如何?在这世间之中,总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心。

我很爱这个世界!我也很恨这个世界!上天天为何要将这些细碎的感受带给一个无能的人,让人为之欢心,又饱受折磨,纠结一生。唉!保持干净活着就好!我迎着晨曦初照的彩霞,默念着难以实现的祷词……

现在已有 283 次阅读,0 条评论,2 人点赞
About
相关封面
读书

荒原狼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是黑塞中期创作的代表作,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 小说的主人公哈勒尔是个正直的作家,他鄙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常常闭门不出,令人窒息的空气使他陷于精神分裂的境地。一天他偶尔读到一本《评荒原狼》的小书,顿觉大梦初醒,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并存的荒原狼。之后他应邀参加聚会,发现与会者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而他的反战言论遭到斥责,更觉自己孤独;回家时他遇到酒巴女郎赫米纳,获得肉欲欢乐;经赫米纳介绍他又结识了音乐人帕布洛和一姑娘玛丽亚,他在音乐和感官享受中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虑。但当他看到赫米纳和帕布洛亲近时,便“狼性”大发,出于嫉妒将赫米纳杀死。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Comment:共0条
发表
搜 索 消 息 足 迹
你还不曾留言过..
你还不曾留下足迹..
博主 欢迎来到洗子的博客👏👏 不再显示
博主